齿轮淬火设备_齿轮淬火设备厂家
2023-01-19 09:10:10
中频轴淬火设备都应用在哪些领域,具有什么特点?
大直径的中频轴淬火设备,配置采用的IGBT变压器、感应器是精心制作的,大直径中频轴淬火设备400mm以内直径的轴淬火,其淬火层深为2-6mm齿轮淬火设备,淬火深度可以自行调节齿轮淬火设备,满足各种要求淬火层比较深的工件淬火(链轮、导轨面、轴、盘、花键轴、凸轮、凸缘等)。
中频轴淬火设备的主要应用范围:
1、各种五金工具、手工工具的热处理,如钳子、扳手、旋具、锤子、斧头等。
2、各种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的高频淬火处理,如:曲轴、连杆、活塞销、曲柄销、链轮、凸轮轴、气门、各种摇臂、摇臂轴;变速箱内各种齿轮、花键轴、传支半轴、各种小轴、各种拨叉等高频淬火的处理。
3、各种电动工具上的齿轮、轴等的高频淬火处理。
4、塞、转子泵的转子;各种阀门上的换向轴、齿轮泵的齿轮等的淬火处理。
5、金属零件的热处理,如各种齿轮、链轮、各种轴、花键轴、销等的高频淬火处理。
中频轴淬火设备的特点:设备体积小,方便移动,安装和操作起来非常方便,设备安全性能高;省电节能环保,使用新型的IGBT加热电源,无噪音;设备应用范围较广泛,适合各种机械零件的表面淬火;用于轴表面淬火,淬火速度快,淬火加热均匀。

齿轮感应淬火的发展
齿轮的硬齿面热处理工艺主要有 :渗碳 (和碳氮共渗 )、渗氮 (和软氮化 )及感应淬火花键轴淬火设备。齿轮感应淬火和渗碳、渗氮相比 ,具有节能、节约合金元素、生产周期短、劳动环境好以及可在线生产等优点。因此 ,随着齿轮感应淬火工艺的不断改进 ,它在机床、汽车、拖拉机、机车以及回转支承等制造工业等应用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常规 (单频 )齿轮感应淬火
机床传动齿轮使用感应淬火早 ,但受当时感应淬火电源频率的限制 ,大部分仍采用高频200kHz或中频 25~8kHz电应淬火。此种工艺常得到全齿淬硬或半齿淬硬的齿轮。
单齿一次加热或扫描淬火
单齿一次加热淬火中频 8~10kHz常用于m =8mm以上的大模数齿轮。沿齿沟扫描淬火 沿齿沟扫描淬火主要用于m =6mm以上的直齿轮及斜齿轮 ,此种方法应用极广 ,并且已有极成熟的工艺与装备。

边轮支承轴的中频感应淬火
轮边支承轴是一种大型重载外圆变截面感应淬火零件,其材料从欧洲进口 (零件材料按欧洲标准 ) ,成分接近于国内的 35G钢 ,热处理要求十分严格。硬化层深度要求较深 ,且在不同截面处的硬化层深度要求不一 ,台阶处要求连续过渡。淬火加热及冷却系统在完成一个工作程序后 ,回到起始工作位置时 ,其重复定位精度误差不能超过 0.05mm ,系统的移动速度应均匀平稳 ,能在规定的不同位置停留 ,在不同区域以不同的规定速度工作 ,这样才能保证工件不同截面及尺寸过渡区的硬化层深度达到工艺要求 ,产品质量连续、稳定、可靠。
感应淬火设备是保证质量的前提 ,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 ,即自动化程度要高 ,不同工件的成熟工艺及参数等都应能存储 ,随时调用。感应器截面是斜面状 ,使用安装时感应器底部尽可能贴近工件的环形面 ,感应器内径也比常规尺寸偏大 ,使其稍离圆柱区。适当停留感应器 ,由于热传导和微弱感应双重影响 ,使环形区与圆柱区之间的过渡区 得以加热 ;之后 ,感应器沿圆柱区向花键区方向移动 ,并根据硬化层深度要求不同 ,设定不同的移动速度和加热功率 ,并冷却 ,可以获得预期的硬化层。

车轴感应淬火技术的发展
车轴是机车车辆中的部件之一,它直接关系到铁道车辆行车安全。从19世纪中到20世纪初,各国对车轴的疲劳断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科学家Wholer和Hoger用全尺寸车轴进行车轴疲劳断裂的研究,日本也对实物车轴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对车轴疲劳强度和疲劳断裂机理已研究很清楚,但铁路车辆车轴疲劳断裂依然存在。例如,在俄罗斯仅1993年在运用的220~250万根车轴中,因疲劳裂纹而报废的就达6800根。法国在高速铁路系统的定期检修中,将轮座磨去0.5mm深,以防止再次裂纹萌生。在日本新干线使用的所有车轴,运行 45万公里后,用磁粉探伤仪进行检查,每年进行磁粉探伤的车轴总数约2万根。随着高速铁路在世界各国的兴起和不断发展,对车轴的安全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车轴表面,是提高车轴断裂的重要措施。无论是法国、日本还是德国对高速运行下的车轴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日本、法国均采用低碳钢制造车轴,并进行表面感应淬火处理。日本新干线的使用结果表明,这种车轴经表面感应淬火后,克服了车轴的断裂,确保了行车安全。车轴材料我国的机车、车辆均采用碳素钢车轴,纵观总体情况,应该说碳素钢车轴是成熟的、可靠的。对于高速列车车轴材料是选碳素钢还是合金钢,我国还没有成熟的技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 ,技术观点不同 ,选用的车轴材料不尽相同,但都属于低碳钢范畴。
感应淬火低碳钢车轴表面采用感应淬火是提高其疲劳寿命为经济而有效的方法。日本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试验研究 ,并成功地运用在高速铁路上。日本新干线在这方面工作早在 1948年就开始了 ,碳素钢经调质处理后 ,再沿车轴纵向进行表面感应加热淬火 ,在淬硬层内获得非常细的马氏体组织 ,使其表面硬度显著增加。


整体感应淬火工艺技术针对现有分段感应淬火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开发出整体感应淬火技术,整体感应淬火工艺技术是将原来的两次感应淬火工艺合二为一,解决了分段感应淬火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使淬火区域连接在一起,实现淬硬层连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整体感应淬火技术的开发主要包括感应淬火技术感应器的设计及试制、轮毂轴管零件的工艺调试及结果分析;通过多轮的试验及工艺调试试制出感应淬火感应器,开发出感应淬火工艺,并试制出合格的轮毂轴管零件。整体感应淬火技术由于淬火区域大,零件储热高,为自回火技术的实施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开发整体感应淬火工艺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喷水压力、持续时间、淬火液浓度等参数,使零件淬火后余温达到大约200℃,实现了自回火,节省了回火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