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轴淬火设备_轴淬火设备厂(认证企业)
2023-11-24 09:08:06
齿轮链轮淬火设备在选型时容易走进的三个误区
市面上齿轮链轮淬火设备分很多种,不是很熟门熟路的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往往会走进误区。消费者在选择齿轮链轮淬火设备的时候容易出现的三点错误。
误区一:只看功率,不看频率在标准件、紧固件等透热时,当加热工件直径大于80mm时轴淬火设备,就应选择中频设备齿轮淬火设备,此时仍用高频机会造成工件外面“烧流”而里面“黑心”(俗称“烧不透”),不仅设备效率大打折扣,还会降低模具寿命甚至造成模具损坏,无形中成本,却不知原因。
误区二:只看输出,不看输入忽略了设备效率及耗电因素,等购回设备后才发现是“电老虎”,造成买得起,用不起的尴尬局面。例如同样是80机轴淬火设备,但一个输入功率是80kw,但设备工作效率差别很大,尽管也能完成加热要求,但耗电量之大让永和叫苦不跌。输出80lw的设备输入功率竟高达120kVA。
误区三:只看型号、不看功率例如将设备单项输入电流120A和输入功率120KVA混为一谈,统称120机,致使买回后才发现真正的功率才80KVA,明着占了便宜花键轴淬火设备,实则暗里吃了亏。
就像有些产品生产需要配套模具一样,齿轮、链轮的淬火也需要配套型号的淬火设备,选对了淬火设备,效率大大提高,事半功倍,选错了淬火设备,生产效率不仅低,淬火效果还不好,事倍功半是一定的事情。

为什么齿轮感应淬火后的表面硬度会比普通淬火的高?
齿轮经过感应淬火后的表面温度会比普通的淬火处理高,这是感应淬火的特点,这也可以称为超硬现象。其实为什么齿轮淬火后表面的硬度更高呢?目前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由于感应加热的方式,缩短了加热时间,在加热的过程中缺乏奥氏体晶粒产生的条件,因此导致了齿轮表面硬度提高了。第二种解释就是因为由于感应淬火时冷却速度快,在齿轮淬火表面层存在较大的残留压应力,从而提高了齿轮的表面硬度。
为了印证残留应力对金属工件的作用,我们特意将经过高频感应淬火设备淬火的工件切断,然后再将其与切断前的硬度做比较,发现经过切断后的硬度平均降低了2HRC以上,因此可以证明残留压应力去除之后,金属工件的硬度是会降低的。为什么齿轮残留留压应力会导致表面硬度的提高呢?我们还可以从另一方面来解释,这就是由于齿轮在经过感应设备淬火的时候,在低温回火过程中,齿轮硬度下降的比普通淬火的要多。
现在,大家明白了为什么要使用高频感应淬火设备了吗?因为齿轮感应淬火后的表面硬度会比普通淬火的更高,使用感应淬火设备,可获得高硬度高耐磨的金属工件,何乐而不为呢?

转向齿条感应淬火技术
感应加热电流频率的选择电流频率的选择与齿条齿面和齿背的硬化层深、齿倾角及零件直径等因素有关。
要保持感应淬火技术在转向齿条生产线上的应用,必须设计研制挤压夹持装置,确保该技术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发挥功效。试验中运用了多种挤压装置(淬火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大批量生产中齿条的装夹定位问题。
在转向齿条接触式感应淬火过程中,采用保证齿沟都得到充分冷却的喷水并在齿条加热本体的另一侧辅助喷淋冷的冷却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对加强齿条的硬化及减小畸变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限制淬火畸变方法:
①淬火时在齿条背部采用3点支撑,其中一点为预应力支撑,其相对于另外2个支撑块的高度,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同时3个支撑块的布置必须同轴;②系统对齿条压紧,选择合理的系统压力;③齿条淬火时,合理选择压紧部位。

大模数齿轮淬火用感应加热电源控制系统
与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相比,渗碳淬火虽可以使齿面达到很高的接触疲劳强度、高的抗弯曲强度及良好的耐磨性,但热处理周期长,淬火变形大,因此世界上工业化国家在生产大模数重载齿轮轴逐渐开始采用感应加热电源淬火,其特点是加热速度快、几乎没有保温时间 (加热到温后立即淬火)。目前以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 (CPLD) 为核心的感应加热电源,已经科技取代进口设备。
基于 DSP 的感应加热电源主要包括主电路与控制电路两部分,主电路包括整流和逆变两部分。主电路整流部分输入为380V/50 Hz 工频交流电压,经三相不控桥式整流后,转变为直流电压,轮流导通和关断逆变桥器件,在逆变器的输出端获得交变的方波电压,经高频逆变变压器耦合输出到谐振电容和感应线圈,通过串联谐振产生电流,在线圈中形成交变磁场,对工件进行感应加热。
由于感应加热用IGBT器件工作频率在20至100kHz,可以满足大多数感应加热的工作需求。由DSP产生PWM脉冲信号。控制过程中融入恒流PID和数字锁相环运算、PWM 波形输出频率实时性和高分辨率移相 PWM 及死区时间控制,计算时间短,计算量大,要求系统有较高的运算速度和精度;需要同时对多个电流、电压值进行采样分析,要求系统有较强的并行处理能力,能完成系统要求的数据存储、传输、显示等功能。

双频法齿轮感应淬火的历史发展
在常规齿轮生产中,齿轮机加工后进行热处理硬化的工艺有许多种,但都为达到相同的目的, 即形成一定的显微组织从而获得适宜的性能。
但是,淬火处理常常使齿轮变形,导致齿轮质量下降。双频感应淬火处理为解决此问题应运而生。与两种局部淬火工艺齿轮单齿感应淬火和局部渗碳工艺相比,双频感应淬火费用降低,精度提高(使变形降至)。
局部渗碳在齿轮硬化方法中应用得为广泛。这一工艺包括在不需渗碳的表面镀上某种材料, 防止在渗碳过程中活性碳原子渗入,的方法是镀铜,除轮齿外,其它表面都镀上铜,然后渗碳,渗碳后把铜镀层去掉,进行机加工,后将所有表面又重新镀上铜,装入淬火炉中加热淬火。

汽车花键轴感应加热淬火与回火
不少花键轴类零件采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取代传统调质热处理,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但是,现在大多数花键轴感应加热后仍然采用在炉子中进行低温回火的工艺。实际上,花键轴感应加热中有热量传入其心部,利用这一部分热量对表面淬火层进行自身回火,取消炉子低温回火是完全可能的。
淬火喷水冷却过程停止后,零件表面经过一定时间才达到温度。我们一般所指的自身回火温度就是指这个温度。自身回火过程不是在恒定的温度,而是在某一温度范围内,可持续几分钟。多数花键轴要求硬度范围在HRC48至58之间,传统常采用炉中回火的工艺。
花键轴感应加热淬火层的残余应力分布与一般轴类零件不同。由于在花键部位 有拉伸残余应力存在,特别是花键接近根部处达到值,往往造成花键开裂。 为了减少花键部有害的拉伸残余应力,提高自身回火温度是有好处的。考虑到花键部要求耐磨,应该保持相当高的硬度,当回火温度在250至300摄氏度之间时,由于马氏体析出高度弥散的碳化物,马氏体比容减少。因此,我们选定花键轴自身回火温度为250至270摄氏度,花键部位的残余应力接近于零,可 以有效地防止花键开裂。花键轴由炉中回火改为回火,质量稳定,没有出现过花键开裂的质量问题,且减少了设备负荷,节省了电能。
依据汽车行业工件的特点,感应研制了针对汽车轴类、齿轮齿圈类、等速万向节钟型壳类、轮毂轴承类、等速万向节三柱槽壳类零件的感应淬火及回火。点击了解更多汽车行业零件热处理的解决方案。